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湖南考察時,勉勵湖南打造“三個高地”、踐行“四新”使命、抓好五項重點任務。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奮進第二個百年新征程,我們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持續推動總書記講話精神在瀏陽落地生根,全力推動瀏陽發展向高質量攀升、朝現代化邁進。
深耕產業項目,做強高質量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加重視激活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活力,更加重視催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我們圍繞爭當“三高四新”主力,出臺實施三個“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煙花爆竹等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如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03家;上市企業增至9家,總數居全省縣(市)第一。今年來新引進項目144個。堅持把園區作為打造“三個高地”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力軍,研究出臺“五好”園區創建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朝著“突破兩千億,挺進五十強”目標奮進。瀏陽經開區(高新區)獲評全省唯一的國家級縣域轉型升級示范園區。
深化區域合作,擴大高水平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搞建設,而是要繼續擴大開放。我們以交通為先導,堅持東聯湘贛邊、西融長株潭,推動浩吉鐵路瀏陽段建成通車,長贛高鐵確定瀏陽城北設站,力促永和通用航空機場加快落地,構建立體交通網。認真落實省委“八個堅持”要求,深入實施“湘贛邊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行動計劃”,扎實推進40個重點項目、37項重點任務,成功申創“湘贛紅”品牌14個;推廣發行“初心源·文旅一卡通”6萬多張,取得了一批合作成果。對標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十同”要求,細化為8大任務16個重點項目,加快與長株潭都市圈戰略接軌、交通接軌、產業接軌。
建設“兩個中心”,打造高能級城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發展要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我們牢牢把握省會副中心和湘贛邊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戰略定位,一方面提升瀏陽主城功能品質,高標準規劃建設瀏陽河“一河兩岸”,重點打造道吾、長興湖、水佳等精品片區。另一方面力推金陽新城強勢崛起,圍繞“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規模”目標,突出規劃引領、產業支撐、功能完善、品質提升,鋪排實施重點項目73個,致力打造省會副中心的地標性區域。爭當文旅融合標桿,加快推進蒼坊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打響“相約瀏陽河,周末看焰火”品牌,打造“錦繡瀟湘”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聚焦全域示范,扮靚高富美鄉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我們圍繞打造“四個標桿”“六個示范”,全力爭當鄉村振興樣板。鄉村產業發展上,升級打造“個十百千”致富工程和“15公里就業圈”,加快打造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特色小鎮培育上,提質升級大瑤、文家市、柏加、社港等4個省級特色產業小鎮,精心打造一批煙花、果蔬、民宿等特色小鎮,帶動城鎮經濟集聚發展。人居環境提升上,把美麗宜居村莊建設作為重要抓手,統籌鋪排美麗宜居村莊300個、片區45個,實現全域推進、重點示范、以點帶面、整體提升。按照碳達峰、碳中和要求,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堅持人民至上,創造高品質生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辦好群眾各項“急難愁盼”問題。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有效銜接,促進共同富裕,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5840元。我們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深入實施“黨建聚合力”工程,扎實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解決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的“四位”問題;統籌抓好發展與安全兩件大事,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零疫情”階段性成效;1—8月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同比大幅下降,連續保持省“平安縣(市、區)”稱號。
(作者系長沙市委常委、瀏陽市委書記)